古典家具的榫卯技艺不同于其他木作传统工艺,
如雕刻、髹漆等,
可以说,这些是为了装饰而出现,
取悦于人们的视觉快感。
而家具中的设计必须在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后,
还要求科学合理性,
使其长久耐用。
一件红木家具的制作,
需要经过选料、干燥、打样、开料、组装、雕刻、打磨等多道工艺,
其中的打样、开料等工序,
决定了一件家具的整体框架,
在这其中,榫卯结构的地位功不可没。
在打样之时,
就决定了每个木料结构上的榫头卯眼的形式、位置、数量,
必须符合家具的造型组合要求,
从力学上每个木料所受到的承受力,
反过来说,
榫卯结构也决定了家具的结构以及衍生出来的线条,
家具上的其他零件,
既是装饰,
而根本上更是榫卯结构的衍生品,
决定了红木家具的“清奇骨骼”。
以圈椅为例,
从外观上,
其最大的视觉美感之处在于流畅柔美的曲线和其他部件的完美结合。
曲线线条流畅柔美又刚劲有力,
触摸上去更给人柔和的触感;圈椅靠背也秉承了曲线的柔美,
而且从功能上来说,
能够让人的脊背得到依靠和放松。
正是由于楔钉榫决定了扶手圆润的曲线,
也需要靠背板以S形承接。
在各种线条的承接当中,
既考虑到圈椅的功能性,
又塑造了其结构和气质,
达到美感与功能的统一。
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先生曾在《明式家具研究》总结:“传统家具以立木为支柱,横木作连接材,吸取了大木构架和壸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。跟房屋、壸座一样,家具的平面、纵和横的断面,除个别变体外,都作四方形。四方形的结构是可变的、不稳定的,但是由于传统家具使用了‘攒边装板’,各种各样的枨子、牙条、牙头、角牙、短柱及拖泥等,加强了结点的刚度,迫使角度不变,将支架固定起来,消除了结构不稳定的缺憾,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,均匀又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。”
榫卯工艺在古典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上达到技艺高峰,
其部分原因也与当时的美学思潮有关。
在实学风的影响下,
明代的工艺美术总体特征为重实用、重技艺。
榫卯结构既符合力学原理,
又重视实用和美观,
是工艺美术特征表现的典范。
形式美必须要在其功能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之下,
这对当代的设计也提供了一定的思想价值。